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主线,创新推行村民议事“五步法”(提事、议事、干事、亮事、评事),通过延伸服务战线、激活群众参与,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织金县首先以“民情直通车”为抓手,组建8826人的“民情联络队”。这支队伍覆盖县乡村三级干部及乡贤群体,重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基础设施、村规民约、矛盾化解、民主法治建设等纳入重点议题。通过创新建立“线上微信群+线下意见箱”“干部联系卡+入户走访”等多元渠道,该县全年累计收集社情民意12140项。为确保议题精准性,当地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每月25日召开联席会议进行民主表决,确保议事内容真正反映民生痛点。
在议事环节,织金县充分发挥基层智慧,组织全县584个村(社区)动态吸纳党员、乡贤、“两代表一委员”等9225人组成议事小组。在此基础上,该县将每月28日定为“村民议事日”,通过“学习-通报-议事-测评”标准化流程,全年形成议事决议11462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针对滥办酒席、环境卫生等高频问题,当地创新建立“议事+村规”闭环机制,推动“依约而议、以议促约”的良性循环,实现自治体系与民意的深度融合。
为确保议定事项落实落地,织金县组建了8710人的议事服务队,全面推行“村级代办、乡级跟进、县级统筹”三级联动机制。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该县已办结道路硬化、饮水工程等事项11144项,剩余318项长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当地对“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需求实行分类清单管理,乡级层面已解决群众诉求1455条,形成了“村级吹哨、部门报到”的高效协作模式。
在公开监督方面,织金县依托村务公开栏、微信群等平台,实时公示事项进展及责任人情况,并要求办结后2日内入户反馈。村务监督委员会对各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及时公开风险点及整改结果,确保“阳光议事”落到实处。同时,设置意见箱并公布监督电话,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赢信任。
为强化工作成效,织金县建立了“月通报+民主测评”机制,将评议结果与干部考核直接挂钩。2023年,该县共开展22轮民主测评,推动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
通过系统实施“五步法”,织金县成功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问需”、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的转变,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织金样本”。下一步,该县将持续优化机制,推动治理效能转化为乡村振兴实效。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