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程莹 兰瑞齐
为强化千年古镇清池的珍贵文化资源保护,近日,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人民检察院干警赴清池镇,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彭氏民居的修复情况开展回访。在修复一新的彭氏民居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清池锣鼓的代表性传承人——00后青年彭昊俨,正带领着族人演绎着欢快的鼓点,让这座百年老宅重新焕发出活力。
据悉,彭氏民居始建于晚清时期,原为当地彭氏家族聚居之所。该建筑整体较高,为上下两层结构,厢房上层设有拼花栏杆,栏杆内嵌有文字。一层窗棂均为精雕之作,现存部分已遭损毁。建筑三面设有阶梯及外走廊,木柱下方的柱础石工艺精美,院坝旁的石坎上亦有石刻图案。因其建筑结构独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于2016年1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8月,“金益求精”办案团队在工作中发现,这座百年民居因无人看管,多处屋顶出现漏洞,门窗破损、雕花遗失,文物面临着严重的损毁风险。
金沙县检察院随即对此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立案程序,并展开深入调查。办案人员了解到,由于缺乏专人管理和维护,彭氏民居的损坏情况正逐渐加剧,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一珍贵的历史建筑可能会彻底消失。该院立即与县文广局等相关单位召开圆桌会,就保护工作紧急性、抢救性保护措施选取、部门机构职责等开展磋商。鉴于案件事实清楚,且行政机关对自身职责无异议,同时彭氏族人也表现出积极配合的态度,金沙县检察院遂向县文广局发出磋商函,督促其切实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有序推动彭氏民居的修缮工作。
收到磋商函后,县文广局一方面积极申请经费9万元并完成修缮方案编制采购工作,通过明确专人看护、设置警戒线、安全警示标语、县乡村三级定期巡查等方式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于2023年9月将相关情况书面回复金沙县检察院。另一方面,鉴于该文物产权属私人所有,该局积极与彭氏族人沟通协调,共同推进修缮工作。2024年清明节后,彭氏家族数百名爱心人士自发筹集了上百万元物资,并在县文广局等部门的指导下,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彭氏民居开展全面修复。经过数月的努力,彭氏民居的修复工程于2024年底顺利竣工。
为了让这座百年民居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2025年5月,县文广局等单位将彭氏民居授牌为清池锣鼓传习基地。
2025年7月,金沙县检察院在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助力文旅产业发展”专项工作中,再次来到彭氏民居进行回访。看着修复后古朴雅致的民居,听着回荡其间的清池锣鼓声,办案人员深感欣慰。
下一步,金沙县检察院将继续加大对清池锣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让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同步生辉、绽放异彩。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