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抗战英雄浩气长存丨邓玉芬·英雄母亲 毁家纾难

2025-07-15 15:58:58 来源:新华社 -标准+

2014年,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邓玉芬是什么样的人?记者来到了北京密云邓玉芬的家。

1933年5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邓玉芬所在的村庄被划入伪“满洲国”。为了糊口,邓玉芬一家被迫搬到村东南的猪头岭山上,开荒度日。

1940年,八路军挺进这片山区。当她得知这是一支抗日救亡的队伍时,像见到亲人一样高兴。“她一遍遍聆听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明白了只有穷苦人团结起来,拿起枪杆,才能救中国,救自己。所以,她跟丈夫商量,‘抗战咱得上,别人出枪、出钱,咱们得行动起来。’”邓玉芬的曾孙任宏伟对记者说。

为了救亡图存,邓玉芬毅然把丈夫和五个儿子送上前线。面对亲人相继牺牲的沉重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了。她的家成为了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春播、秋收、做军鞋、照料伤员,她样样干在前面。战士们都知道猪头岭上有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位亲切慈祥的邓妈妈。

在这位“英雄母亲”的身上,读懂了什么是“毁家纾难”。她以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不惜一切代价抗战到底,舍小家为大家。她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人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的真实写照。

如今,5米高的邓玉芬雕像,矗立在张家坟村,她的眼神刚毅坚定地望向前方。雕像上赫然刻着七个大字——英雄母亲邓玉芬。

策划:黄豁、幸培瑜

统筹:李杰

记者:许晓梦、夏子麟、孙蕾

编导:许晓梦

包装:夏勇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编辑:高弼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