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李立娟 邹星宇 见习记者 任锐
《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被誉为首都科创领域的“四梁八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让北京成为全国首个为自动驾驶汽车创新应用活动提供全流程法规支撑的城市、《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明确提出,促进数据、算力、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生态融合发展……
6月20日,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这也是北京行程中的最后一站,为期5天的调研采访活动,“法治保障”成为促推这片创新沃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2024年3月,作为北京科技创新的“基本法”和“促进法”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确了对创新主体和创新活动支持措施,规定扩大高校、科研机构在经费使用、岗位设置等方面的自主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参与决策咨询、提出创新需求、牵头组织科技计划项目。对创新活动,规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资源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监管机制,加强应用场景建设,促进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应用。该条例施行一年多来,40余项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制定或修订,助推北京焕发出创新成果千帆竞发的勃勃生机。
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明确提出,促进数据、算力、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生态融合发展;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设立公共数据专区,探索设立公共数据特定区域,建设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基地等,促进数据应用;深化数据赋能基层治理,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水平。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其背后的法治保障正在“十四五”期间日益释放出强劲效能,该基地目前已汇聚覆盖20余个行业的超17PB数据;在北京市公共数据训练基地,通过专网、专区、专算力、专平台方式,支持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大模型训练。
与此同时,北京抢抓发展机遇,出台具身智能三年行动计划、科技赋能文化专项行动、“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政策,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发展新赛道,推动人工智能广泛赋能。
采访期间,记者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山区,畅享L4级小巴、物流、治安巡逻宣传等无人车给日常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在受访的多个政府部门及企业负责人看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对行业发展的促推作用尤为重要。记者了解到,该条例为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以此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并明确提出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展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建设。
“良好的法治保障和营商环境,可以让示范区和相关企业更专注于技术创新与迭代。”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处副处长孙全胜说,北京以法治思维破解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创新与规则滞后”的矛盾,也为全国自动驾驶立法提供了“北京样本”。
下一步,北京将不断完善首都科技创新制度体系,推动北京加快形成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活动密集、创新生态优良、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编辑:康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