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邹星宇
“严守个人隐私,谨防电信诈骗”“税收、法治、公平”……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L4级别的无人巡逻宣防车和无人税收普法车穿梭于街头巷尾,将法治精神传递至群众心间。
6月19日下午,围绕“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主题,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创新运营中心、新石器无人车等点位,探访北京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及配套实施政策体系等一系列的法治保障下,北京成为全国首个为自动驾驶汽车创新应用活动提供全流程法规支撑的城市。
据北京市自动驾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完成3.0阶段建设任务,覆盖全市600平方公里路侧基础设施智能化部署,首次在全国建成涵盖“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的城市级工程实验平台,为自动驾驶企业免费提供各类国际领先的基础设施支撑。
示范区已累计为35家自动驾驶企业发放超1000个道路测试牌照,示范区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安全行驶里程超3800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车辆数、安全行驶总里程、场景丰富度等方面均居全国首位。
在自动驾驶示范区,记者屡屡听到“法治保障”,今年4月施行的《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北京自动驾驶的创新与应用正式从“政策试点”迈向“法治范式”。
《条例》为汽车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提供了明确的法规依据,推动其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条例》明确,北京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开展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并支持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建设。
与此同时,《条例》对安全保障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的规定,明确要求道路应用试点主体需具备自动驾驶汽车运营安全监测平台,能实时动态监测车辆、人员、网络等运营情况,配备的安全员、平台安全监控人员应保障自动驾驶汽车安全运行,能根据突发情况及时发出预警、接管车辆控制权。
记者在自动驾驶示范区看到,无人配送车、清扫车穿梭于商圈、社区之间,商用自动驾驶车辆从身边快速驶过,将乘客送至机场、车站等地。“良好的法治保障和营商环境,可以让示范区和相关企业更专注于技术创新与迭代。”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处副处长孙全胜说,北京以法治思维破解自动驾驶领域“技术创新与规则滞后”的矛盾,也为全国自动驾驶立法提供了“北京样本”。
随着《条例》的深入施行与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持续升级,北京正推动自动驾驶从“技术试验”迈向“产业革命”,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编辑:赵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