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李佳雪 杨慧
当暮色浸染凤凰山麓,毕节织金街巷的灯火次第点亮人间星河。夜市霓虹闪烁、人流如织,美食飘香与欢声笑语交织成独特的夜经济画卷。在这幅生动的“夜宴图”背后,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公安局主动靠前做实“夜间警务”,站好“平安岗”,做好“守夜人”,全力为辖区“夜经济”保驾护航。
将警力扎进群众深处,提升夜间“安全系数”
“警官,我孙子不见了,刚才还在我身边的,一转头就不见踪影了!”一位心急如焚的老人向巡逻民警求助,随即巡逻民警调取周边公共视频,仅用15分钟便在某摊位前找回孩子。这样暖心又高效的场景,几乎每晚都在文腾双堰区域上演。在织金县雨洒金桥、步行街、水乡、太平桥等城区夜间经济核心地带,酒吧、KTV、小吃摊鳞次栉比,热闹非凡,然而,繁华背后治安警情复杂。
织金公安始终秉持“警力跟着警情走”原则,充分发挥智慧警务平台优势,实时调度街面警力。为强化夜间治安管控,他们将机关警力充实到夜市周边、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最大限度将警力覆盖夜间消费聚集区,让“警灯常亮、警车常转、警察常见”,全面提升社会面整体掌控力、快速反应力。
除了科学部署警力,织金公安还创新巡控模式,采用视频巡、无人机巡、携犬巡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区域进行加密补盲巡控,构建起“空地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一体系拓宽了社会治安防控视角,全面挤压违法犯罪行为的滋生空间,为辖区“夜经济”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让群众在享受夜间消费乐趣的同时,感受到满满的安全感。
把防线筑在社区最前沿,提升群众“和谐系数”
“为了守护好辖区夜经济,我们在辖区推行夜间警务模式,让群众看到警察就在身边,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营造安全稳定的夜市经济环境。”文腾派出所教导员杨国军介绍。
“设施设备一定要定期检查,注意安全用电,时时预防,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在常态化布置街面动态巡控力量的基础上,织金公安还组织民辅警走访各类行业场所和夜市地摊,排查矛盾纠纷、整治安全隐患,对存在的违法行为及时依法处理。
对夜间发生的小矛盾、小纠纷等警情,织金公安实行各警种部门同步进行,迅速固定证据,确保快速解决,就地化解,形成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形式。同时,城区派出所还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森林警察大队等对夜市开展食品安全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伪劣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此外,为保障步行街、雨洒金桥等夜市圈的交通安全有序,交警部门根据夜市分布动态调整勤务,在人流密集路段设点查缉,以“零容忍”态度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装好夜经济安全阀门,提升平安“稳定系数”
夜色中,执勤民辅警穿梭在夜市摊位间,细致排查安全隐患。他们反复提醒烧烤摊老板,务必看管好炭火,做到人走火灭;针对经营到深夜的娱乐场所,明确告知负责人需控制音响音量,避免噪音扰民;同时,在餐饮店、小吃摊等场所放置反诈宣传手册,向店主建议利用顾客候餐间隙开展反诈宣传,从消防安全、噪音治理、反诈宣传等多维度保障夜市经营安全有序。5月以来,执勤民辅警共发放1500余份宣传资料、200余件法宣礼品,覆盖5000余名群众,全力构筑起全民参与的安全防护网。
双堰派出所民辅警紧跟“夜市经济”热潮,坚持“以宣促防,以防促安”,深入辖区烧烤摊、烙锅店、小吃街等人员密集区域,以群众“看得见、容易懂、记得住”的方式,向群众进行安全防范讲解,大力宣传交通、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溺水、防盗等知识,通过赠送印有反诈标语的扇子、购物袋等“小物件”,让安全知识随“烟火气”入脑入心。
夜经济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更是民生幸福的“温度计”。从小吃街的美食飘香,到商业区的繁华热闹,织金公安始终以“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担当,让城市的“烟火气”与“安全感”同频共振,让每一个夜晚都成为百姓放心消费、安心享乐的美好时光。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