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闽宁镇“355”婚姻家庭矛盾解纷工作法

2023-11-10 16:40: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党委

亮点:闽宁镇作为移民地区,因移民来源不同,生活差异大,矛盾纠纷较多,其中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占比较高,且呈现出隐蔽性、反复性和复杂性特征。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闽宁镇强化“三端联动”,发挥“五老”作用,创建“五心模式”,形成“355”婚姻家庭矛盾解纷工作法,从源头预防化解了婚姻家庭纠纷,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稳定。近三年全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诉讼案件数下降了23%。

闽宁镇作为移民地区,因移民来源不同,生活差异大,矛盾纠纷较多,其中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占比较高。经过多年实践,闽宁镇探索出“355”婚姻家庭矛盾解纷工作法,从源头预防化解了婚姻家庭纠纷,促进了家庭和社会稳定。近三年全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诉讼案件数下降了23%。

一、强化“三端联动”,构建婚姻家庭矛盾解纷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风险排查、研判评估,提升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发现、预警、化解能力。一是抓好前端排查。推行“警格+网格”融合治理模式,以警务室为中心,社区民警逐一对应网格,逐人划定“责任田”,通过日常走访、信息采集等方式排查收集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做到“发现在早、预警在前”。二是抓细中端分析。根据结婚时长将婚姻家庭纠纷精准划分为“六类”(婚龄2年以内、婚龄3-5年、婚龄5-10年、婚龄10-20年、婚龄20年以上及二婚家庭)婚龄,对不同婚龄家庭矛盾纠纷深入分析,采取不同措施跟进化解,确保“调解走在激化前”。三是抓实末端化解。优化“三调联动”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小燕”调解室、“石榴籽”警务室、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作用,通过心理疏导、现场调解等举措,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二、发挥“五老作用”,夯实婚姻家庭矛盾解纷社会根基。充分发挥“五老”有经验、懂法律、有情怀的优势,及时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老邻居“劝”。发挥邻居住得近、知道早、情况明的优势,第一时间介入,以接地气的语言,帮助当事人解开心结、握手言和。老娘舅“训”。发挥娘舅关系亲、地位高、分量重的优势,以长辈的威望,立家教树家风,责成夫妻互相体谅、包容和解。老乡贤“育”。发挥老乡贤有文化、明事理、能服人的优势,以乡贤的威信,说事论理,培育新时代婚恋新风、树牢家庭观念。老模范“带”。发挥“永宁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孝老爱亲典型优势,以榜样力量示范引领,弘扬文明家风。老党员“宣”。发挥老党员懂政策、能担当、乐奉献的优势,以案宣教,教育引导妇女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长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马某因发现妻子婚外情,扬言要杀人,于是马某亲属、邻居等通过情绪安抚、心理疏导、释法说理等方式齐力动员,夫妻二人重归于好,有效避免了一场惨剧发生。

三、创建“五心模式”,推动婚姻家庭矛盾解纷提质增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获得者李小燕同志在长期工作中创建了“五心模式”,有力推动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化解。热心接待,一杯热茶笑脸相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让当事人坐下来、静下心、说出来。耐心倾听,从当事人“话里话外”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矛盾焦点,用心用情打开双方“心结”,做好调解准备。细心化解,坚持“法理结合,情理融合”,基于纠纷事实探寻最恰当、最稳妥的化解方案,耐心细致做好说服工作。如玉海村一对年轻新人离婚时因彩礼分配问题产生纠纷,人民调解员先后三次以情感共鸣、背靠背、摆事实等调解方式,形成合理分配方案,双方家庭互相理解包容,圆满化解矛盾。贴心服务,创新应用“乡音热线”“移动微法庭”等线上平台,对婚恋纠纷开展云调解,既拉近当事人的空间距离,又提高化解效率。暖心回访,调动镇村综治专干、社区民警、网格员等力量,通过电话回访、见面走访等方式持续巩固调解成果,确保纠纷动态清零、化解销号,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