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八旬老太赡养陷僵局,四川蒲江法院联动调解化心结

2025-07-25 11:09:4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袁玉钊

赡养老人是法定义务,更是血脉亲情的牵绊。当家庭矛盾让亲情蒙尘,老人晚年无依,四川省蒲江县人民法院大塘法庭启动司法问诊3+N·全域联调机制,联合多部门力量成功化解一起赡养纠纷,不仅保障了八旬老人的合法权益,更弥合了亲情裂痕,让一家人重拾温暖。

土地纷争引发赡养困局

八旬老人李奶奶老伴早逝,膝下有两子。近期,李奶奶身体每况愈下,亟需子女照料。然而,兄弟二人却因母亲名下土地的经营管理问题争执不下,无法就赡养方案达成一致。

老大认为:母亲长期“偏心”弟弟,土地交由弟弟耕种并时常补贴,弟弟已获益颇多,理应由弟弟承担主要赡养责任。除非将母亲名下土地平分,否则自己不愿承担赡养义务。老二辩称:自己只是帮助母亲管理土地,赡养母亲是所有儿子应尽的义务。李奶奶坚持:土地是村委会发包、登记在自己名下的,如何经营处置是其个人权利,不愿分割土地。兄弟间的积怨让老人的赡养问题陷入僵局,李奶奶的晚年生活失去了保障。

情法交融破坚冰

面对积怨较深、矛盾复杂的家庭纠纷,为从源头化解矛盾、修复亲情,法庭果断启动了司法问诊3+N·全域联调机制,联合属地司法所、派出所及村委会组成调解团队,共同“会诊”这起赡养纠纷。

调解过程中,团队精准施策,一边普法明理,法官首先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向李奶奶的子女明确指出:赡养父母是成年子女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不得附加任何条件。

同时,展开“面对面”+“背对背”巧疏导,调解团队灵活运用“面对面”沟通与“背对背”劝导相结合的方式,让各方充分表达诉求和委屈,各部门调解员分头行动,分别与两兄弟和李奶奶深入沟通。

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的调解下,调解员们从“情”(母子亲情、兄弟手足)、“理”(公平合理、孝道传统)、“法”(赡养义务的强制性、土地权益的归属)多维度进行耐心细致地劝导和释法说理。

签署协议安享晚年

在调解团队不懈的努力和真诚感召下,李奶奶和两个儿子的心结逐渐打开。最终,各方摒弃前嫌,就老人的赡养方式、费用分担、生活照料等具体事宜达成了一致意见,并在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及村委会的共同见证下,郑重签署了赡养协议。这份协议不仅明确了子女的责任,更彻底解决了李奶奶的后顾之忧,让她的晚年生活有了坚实的保障。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传统美德,更是法律赋予每一位成年子女的强制性义务。这份义务不因父母财产分配、子女个人好恶或任何其他理由而转移或免除,子女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第二款:“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二款:“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蒲江法院将继续深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完善涉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与基层组织的协同联动,并持续关注老年人权益保护,努力提升涉老案件审判和调解的专业化、人性化水平,切实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提供有力、有温度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全力助推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的美好社会愿景。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