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海燕 实习生 黄圣依
7月8日上午,记者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获悉,2020-2024年上海法院仲裁司法审查案件的处理结果呈现“两高两低”态势,即确认仲裁协议有效率高(达93.5%)、承认(认可)和执行境外仲裁裁决率高(达97.92%),撤销仲裁裁决率低(占0.14%)、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率低(占4.92%)。
“仲裁司法审查是法院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的司法程序。”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庭长何云告诉记者,“这种监督有固定的范围,主要审查协议效力、程序合法性及裁决合法性,比如说双方有没有达成仲裁协议,仲裁过程是否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据介绍,认定仲裁协议有效需要满足三个要件,一是双方达成合意,二是双方约定了具体的仲裁委员会的名称,三是约定具体的仲裁事项。在司法实践中,双方当事人可能因约定模糊而产生纠纷,对仲裁裁决产生质疑。法院充分尊重当事人的仲裁意愿,利于仲裁协议有效解释;尊重仲裁庭独立判断,依法维护仲裁终局效力;尊重仲裁解纷价值,防止滥用程序利用,形成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和示范引领意义的典型案例。
此次发布的“某物流公司与某航运公司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中,虽然仲裁协议约定两个以上仲裁机构,但航运公司同意在约定的两个仲裁机构中任选其一。法院认为,双方可以对选择其中一个仲裁机构达成一致,且仲裁协议不存在其他无效事由,仲裁协议应属有效,对方当事人拒绝选择的,不影响对仲裁协议作出有效认定。
据悉,近五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仲裁司法审查案件2616件,受理申请仲裁保全案件6933件,案件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仲裁司法审查类案件从2020年的453件上升到2024年的634件,增幅明显小于仲裁案件,反映了上海仲裁具有较高的质量保证和经营主体接受度;仲裁保全类案件从2020年的834件上升到2024年的2337件,反映了上海法院对仲裁活动的支持力度。
编辑:韩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