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797件,纠正错误判决30件,改判率85.71%,发出民事审判、执行活动检察建议57件,采纳率96.36%,促成当事人和解或撤回监督申请32件,11件案件入选省级典型案例……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勾勒出海南省三亚市两级检察机关立足民事检察职能,自觉将民法典精神落实到检察履职办案全过程,用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贯彻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强化民事检察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定职责。”近日,三亚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慧丽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三亚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把民法典融入民事检察工作,依法保障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守护民生民利,为三亚打造海南自贸港建设标杆贡献检察力量。
服务发展大局
5年来,三亚市检察院以学习贯彻民法典为契机,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以民事检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一起案件中,承办检察官经调阅卷宗、询问当事人发现,王某某在出借本金当日即预先扣除利息,生效判决认定高某某、李某欠付本金数额有误,遂制发再审检察建议,推动法院依法予以纠正。
针对民事检察监督中发现的行业监管漏洞、隐患及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三亚市检察院以检察建议为抓手,推动系统治理。在审查行政机关移送案件线索时,发现数家企业长期未依法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遂向有关部门制发类案检察建议,督促加强社保监管、完善执法机制,源头化解劳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守护美好生活
聚焦民生“小切口”,办好群众“身边事”。三亚市检察院坚持将依法履行民事监督职责与为民服务解难题深度融合,紧贴社会治理堵点难点问题,以更优检察履职解决人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三亚市检察院积极参与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以支持起诉为突破口,为农民工等群体纾困解难,高质效办理涉讨薪裁判结果监督案件。以工程建设领域为重点加大民事支持起诉力度,自2021年以来,共制发支持起诉意见书147份,帮助追回薪酬231万余元。
此外,三亚市检察院会同市总工会等单位构建“工会+法院+检察+人社+执法+公安+司法”劳动者权益保障协作机制,建立协调有序、便民高效的劳动争议多元处理格局,织密劳动者权益保护网。
据了解,三亚市检察院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打造多层次普法矩阵,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自民法典施行以来,三亚市检察机关开展宣讲活动100余场,分发宣传资料上千余份,覆盖群众上万余人次。同时,与电视台合作录制民事监督典型案例节目,以“案例重现+法律点评”形式,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效果。三亚市检察院被评为海南省“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公正可感可触
5月27日,海南省检察院联合三亚市两级检察院共同举办“‘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检察开放日活动,生动展示检察机关的工作成效,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5年来,三亚市检察院持续加强对民事诉讼的过程性监督,实现对审判活动各环节监督全覆盖。针对在办理民事检察监督案件中,发现的多次发回重审、超法定期限立案等问题制发检察建议27份,推动审判程序规范化。
为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三亚市检察院扎实开展“涉失信被执行人执行活动”“民事执行案件违法适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专项监督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更优建设,助力法院切实解决执行难。
李某等5人伪造虚假合作协议,捏造其合作建房的事实,借助诉讼侵吞某公司拆迁补偿款4000万余元。三亚市检察院查明事实后,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挽回巨额损失。自民法典施行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虚假诉讼监督案13件,均获法院改判。
为推动解决“同案不同判”问题,三亚市检察院聚焦案由、基本事实、争议焦点等具有相似性的民事诉讼案件,对审判尺度、裁判规则不一致的同类案件,提出监督意见,推动法院统一裁判标准,保障司法权正确行使。
记者注意到,三亚市检察院借力数字检察,加快推进检察监督模式从“个案为主、数量驱动”向“类案为主、数据赋能”转变。近一年,共应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成案4件,向有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3件。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