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评议组赴琼开展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

2025-07-04 09:55: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邢东伟 翟小功 通讯员 杨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的工作部署,6月23日至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评议组赴海南开展第一阶段评议活动,通过跟庭听庭、集中评议等方式,对海南检察机关公诉人出庭履职能力和质效“把脉会诊”,以评促建推动刑事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七评议组由江西省检察院原检委会专职委员冯祖强任组长,成员包括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三级高级检察官王海、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李勇、江西省南昌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刘向的。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海南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刘涛,全省三级检察院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及干警代表200余人参加相关活动。

第一阶段评议期间,评议组选取了海口市检察院办理的马某某受贿案、海口市秀英区检察院办理的曾某某等人诈骗案、三亚市检察院办理的刘某某故意伤害案、三亚市城郊检察院办理的葛某某等人职务侵占案等4件一审刑事案件开展听庭评议。案件类型涵盖职务犯罪、普通犯罪、重大犯罪、经济犯罪等4个刑事检察条线,有认罪认罚案件也有不认罪案件,有单独犯罪案件也有共同犯罪案件,还有陈年命案和事实证据、定罪量刑分歧大的案件,较考验公诉人的综合能力。

庭审现场,公诉人表现可圈可点:马某某受贿案中,公诉人紧扣认罪认罚特点,通过精准讯问和示证厘清未遂金额、立功等争议焦点,并结合国企领导旁听群体当庭开展警示教育,取得较好办案效果;曾某某等人诈骗案中,面对不认罪被告人辩解,公诉人灵活调整讯问策略,结合微信聊天记录、银行流水直击“名为借、实为骗”本质;刘某某故意伤害案中,面对案发在26年前的命案,公诉人通过补充侦查完善证据链,严密论证揭露被告人“乘凉偶遇”的辩解矛盾,更以动画展示直观还原作案过程,促使被告人当庭认罪悔罪;葛某某等人职务侵占案中,面对“无罪辩护”,公诉人从身份及经营关系切入揭露侵占事实,在长时间控辩交锋中展现复杂案件驾驭能力。受邀观摩庭审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点赞:“公诉人既彰显法律威严,又注重情理法统一,让我们感受到检察机关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

庭审结束后,评议组以“一案一评”方式组织集中评议,围绕庭前准备、文书质量、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庭审礼仪、庭审效果等多维度点评,既肯定“庭前准备扎实”“指控逻辑清晰”“庭审礼仪规范”等亮点,也直指“文书制作不统一”“讯问针对性不足”“部分质证答辩滞后”等短板,并针对具体案件开出精准“药方”:“职务犯罪案件需进一步明确行贿人身份及工程标的额,增强事实认定完整性”“诈骗案件应强化‘借与骗’逻辑论证,分层释法”“共同犯罪案件可通过差异化讯问分化‘认罪’与‘不认罪’被告人”“陈年积案应推动侦查机关规范物证保管,避免关键证据灭失”……参与评议的公诉人感慨:“专家‘面对面’把脉、‘手把手’指导,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公诉能力建设永远在路上’。”

冯祖强指出,出庭支持公诉是检察机关核心标志性职能,是展现检察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刑事检察的“看家本领”。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把今年设为“出庭公诉能力提升年”,在全国检察机关部署开展刑事案件出庭支持公诉评议活动,是践行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完善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的有效途径,是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关切的现实需要,也是锻造新时代刑事检察铁军的重要手段。要深刻认识开展本次评议活动的重大意义,更加重视出庭支持公诉工作,切实提升出庭支持公诉能力。评议组将切实履行“质检员”“教练员”“调研员”“推动员”职责,助推海南检察机关公诉队伍和公诉能力建设。

刘涛在评议会上表示,下一步,全省检察机关将以此次评议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岗位练兵,抓实“以评促学、以评促练、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常态化机制,切实将评议成果转化为高质效办案实效。

编辑:韩煜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