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守护红色文化资源
□ 本报记者 李雯 周宵鹏
□ 本报通讯员 闫媛媛
从西柏坡“新中国法治摇篮”的历史坐标,到华北人民政府“人民司法”的早期探索;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生动实践,到革命根据地“巡回审判”的司法创新;从“调解优先”的优良传统,到“司法为民”的初心传承……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上,处处闪耀着革命法治的光辉印记。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两级法院始终以红色法治精神为引领,在继承中创新,在发扬中奋进,走实走好红色司法之路。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法治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司法实践,在传承红色法治文化、创新司法为民举措、守护红色资源等方面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
赓续红色基因
如果把华北革命根据地的法治历程比作一幅壮美的画卷,那么平山县西柏坡一定是其中最鲜明的底色。党在西柏坡指挥战略决战、推进土地改革、推动工作重心转移、筹建新中国,可以说“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依法治国从这里启航”。
华北人民法院旧址距离革命圣地西柏坡只有40多公里。1948年9月,华北人民法院作为华北人民政府的19个政府机构之一,在平山县王子村成立。194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在华北人民法院的基础上成立。华北人民法院首次明确定位了法院的“人民”属性,成为中华大地上颇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过渡性审判机关,至今薪火相传。
2024年7月,平山县人民法院西柏坡人民法庭受理一起原被告皆为聋哑人的离婚纠纷案件。秉持司法为民理念,西柏坡人民法庭第一时间联系特殊学校,迅速开启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同时,邀请手语老师担任诉讼翻译,使当事人能够真正“听得见”法律的阐释,“道得出”内心的诉求。
在手语老师的帮助下,双方当事人充分表达各自诉讼意见。在沟通过程中,法官通过手语老师反复解释每一个关键问题,一次次耐心询问双方是否理解,全身心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最终,原被告在庭前就离婚和孩子抚养问题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双方当事人也通过手语老师向西柏坡法庭表达了诚挚谢意。
近年来,西柏坡人民法庭赓续红色基因,传承西柏坡精神,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厚植司法为民情怀,创新推进“家事+”工作模式,开展涉婚姻家庭纠纷专项治理工作,助力乡村优良家风和谐家庭建设。
创新司法实践
在华北人民法院的一间办公室中,一份调解制度规定,跨越历史长河,留存至今。1949年2月,华北人民政府制定的《华北人民政府关于调解民间纠纷的决定》,是我国法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作为司法调解的蓝本,对指导人民法院做好调解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借鉴这一历史经验,在今年开展的“司法能力提升年活动”中,聚焦实质解纷,牢固树立“如我在诉”工作理念,筑牢司法为民的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宗旨意识、规矩意识和群众工作能力,优质高效做实定分止争。
“非常感谢法官,我们的矛盾终于化解了。”今年4月,张某将一面写有“人民好法官”的锦旗,送到石家庄中院法官赵红玲手中,感谢她将其持续4年的纠纷通过调解一次性予以化解。
张某的父亲去世后,张某和其继母因张某父亲留下的存款、房产等遗产分割产生纠纷,因不服一审判决,张某上诉至石家庄中院。赵红玲法官通过阅卷和询问发现,双方纠纷持续时间长,矛盾较大,如果简单判决,难以修复矛盾,不利于一家人之后的和睦相处。
为从根源上一并将所有矛盾予以化解,赵红玲法官采用“背靠背”调解法,通过与双方当事人多次电话沟通,分别从法律角度、情理角度释法明理,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分析劝解,逐一对双方展开调解工作。通过多次调解协商,最终双方当事人分别作出让步,达成一致意见,矛盾纠纷圆满解决。
“华北人民政府《关于调解民间纠纷的决定》提倡在‘不得违反法律上之强制规定’等基础上,民事案件可适用调解。石家庄中院继承了这一时期‘合理定分止争’的思想,树牢‘全流程’调解理念,动员两级法院坚持‘一切向实质解纷用力’。”石家庄中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践行法治理念
石家庄市赞皇县中马峪村曾是抗日县政府的所在地,具有丰富的红色历史底蕴。中国共产党人在中马峪这片红色热土上,一手拿枪杆,开展武装抗日斗争,指挥晋冀鲁豫边区的敌后抗战工作;一手拿法律,开始红色法治的伟大尝试,颁布了涉及土地、婚姻、民事调解等诸多法律法规。
赞皇县人民法院结合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充分发挥县域红色资源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法治史料,系统谋划、科学部署,高标准、高起点打造“中马峪红色法治教育基地”,大力开展红色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积极效果。
今年6月,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法院组织青年党员干警,来到“中马峪红色法治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庄严肃穆的革命法庭旧址前,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字字铿锵,句句千钧。一位青年党员驻足于革命时期手绘的简易法条前,感慨道:“条件如此艰难,却始终将法治理念置于心头,这份信念值得我们世代铭记。”
近年来,石家庄法院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打造“三位一体”红色法治宣传教育体系,组建“红色法治宣讲团”,深入革命老区开展法治宣讲,并在革命老区中小学设立“红色法治课堂”。一系列举措既传承了红色司法基因,又让法治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见实效。
今年4月,“新中国法治建设从这里启航:红色法治基因传承与法治中国建设”研讨会在石家庄市举行。1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探寻红色法治遗址,为河北法治事业发展凝聚智慧与合力。
石家庄中院院长刘光辉说:“石家庄法院将继续深挖红色法治文化‘富矿’,让红色基因融入司法血脉,以更专业的审判、更创新的举措、更生动的宣传,谱写新时代红色法治文化传承发展新篇章。”
编辑:赵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