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葛满亮 俞晓明
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题询问工作,从探索起步到规范完善,以刚性监督不断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狠抓落实并持续跟踪整改落实全过程问效,成为地方人大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
建章立制 让询问工作落地生根
2019年,昌吉州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工作评议+专题询问”监督方式,制定了《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府部门工作评议办法》,对专题询问的范围、程序、方式、整改等作出明确规定。随着实践的深入,先后两次修订完善该办法,使制度更具操作性、指导性,为专题询问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
专题询问工作的重要力量是人大代表,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代表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在议题征集、调研走访、问题梳理等环节,广泛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充分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使询问更贴近民意、更符合实际。选定熟悉相关领域工作的代表担任询问人,鼓励代表结合自身履职经验提出高质量问题。组织代表观摩专题询问现场会,让代表直观了解询问过程,增强代表履职意识和履职能力。通过这些举措,使代表真正成为专题询问的参与者、推动者和监督者,进一步拓宽了代表履职渠道。
同时,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定期组织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开展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法律法规、政策理论、询问技巧、调研方法等多个方面,邀请人大系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经验的同志授课。通过集中学习、案例分析、模拟询问等形式,使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工作人员熟悉专题询问的流程和要求,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准关键环节 使询问过程扎实有力
为确保专题询问有的放矢,昌吉州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县市、乡镇街道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与人大代表、群众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被评议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了大量“一线”资料。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充分准备,多次就走访调查报告和收集到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集思广益,使报告更加客观、更加真实,并从收集汇总的问题中筛选出具有针对性、代表性、群众最期盼的问题作为询问问题,为扎实开展专题询问提供了有力支撑。
昌吉州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被评议单位工作汇报,由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被评议单位进行现场询问,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询问时,询问人认为回答的不满意,可针对一个或几个问题连续追问,要求作答。
在专题询问公开化方面,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做出了积极探索,邀请部分基层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群众列席会议,保证人大监督的广泛性和公开性。同时,询问过程全程录像,并在州级相关媒体宣传播报,有效提高了专题询问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关注度。
强化成果转化 促询问实效遍地开花
为推动问效问题的解决,昌吉州人大常委会把询问的工作重点聚焦于“问”后整改,通过听取工作报告、专项调查、组织代表视察等方式,动态掌握整改进度,对整改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约谈,督促其加快整改进度。被评议部门对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全面梳理,逐一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工作有章可循。
从起初“问环保”“问民生”到“问营商环境”,又“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从开卷询问到闭卷询问,从询问三、四个部门到多个部门,从问政府部门负责人到问政府领导,从常委会组成人员问到人大代表也问,将法律法规、党委工作重点、改革发展稳定的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焦点有机结合,昌吉州人大常委会的询问工作主题越来越突出、问题越来越集中、针对性越来越强,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模式,为州内县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也进一步提升了昌吉州人大工作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共开展14次专题询问。专题询问已成为昌吉州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常规动作”,更成为推动工作、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让人民群众在专题询问工作中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