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长春市“多点开花、多元融合”创建法治文化阵地

2025-07-25 15:36: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中全

“大家快来看,这个亭子增添了很多法律元素,既能看到民法典,还能读到法律故事……”正在避雨的张大妈大声地招呼同伴,这是吉林省长春市长山花园社区法治文化长廊的缩影,更是长春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缩影。

自“八五”普法以来,长春市上下结合城乡区域发展、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打通了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让法治教育接地气、润人心。

强化统筹规划,在工作协同上持续发力。长春市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纳入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纳入法治督察和“八五”普法总结验收,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及任务分解清单,明确了24家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初步构建“党政领导、党委宣传和司法行政部门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保证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突出亮点特色,在多元融合上持续发力。注重需求导向、效果导向,把法治元素融入街区、注入村(居)、嵌入景区,创建出多类型、多功能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结合旧城改造,建成农安宪法公园、北海民法典公园、榆树法治文化广场、德惠迎宾消防公园等。

拓展法律服务,建成长春智慧法务区。聚焦党内法规,建成长春廉政教育基地。挖掘红色资源,建成九台马鞍山村法治广场、二道英俊红色法宣基地等。服务乡村文旅,建成双阳小石村法治公园等。服务社区群众,建成朝阳新华社区法治大院、南关天乐社区法治广场、公主岭金融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等。利用特定场所,建成长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朝阳沟禁毒教育基地等。护航青春成长,建成宽城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绿园区少年宫等。落实媒体责任,建成《百姓与法》和“常思轩”等媒体普法矩阵,等等。目前,全市建成县(市)以上法治文化阵地119个,2622个村(社区)建立法治宣传栏(橱窗、图书角)等阵地,“一县(市)区一品牌”“一村(社区)一阵地”目标初步实现。

注重法治实践,在资源利用持续发力。坚持法治文化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注重发挥法治文化阵地实际作用,推动法治文化阵地“活起来、用起来”。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和“4·15”“6·26”等,以及青年志愿者基层普法行、法治文艺和电影展播等活动,法治文化阵地成为普及法律的“集散地”。“三官一律”“法律明白人”常年释法明理,法治文化阵地成为纠纷调解的“连心桥”。广大群众漫步公园广场,既舒缓了心情,又学习了法律,法治文化阵地成为茶余饭后的“休闲岛”。面对鲜活案例,国家工作人员感悟到法律威严,法治文化阵地成为引以为鉴的“警示钟”。“直播间”“云平台”实时播放法治微视频、短剧等,法治文化阵地成为云端学法“充电桩”等等。一个个法治文化阵地,既为群众提供了法律服务,也努力满足群众的法治需求,营造出浓厚的“主动学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氛围。

下一步,长春市在全面巩固现有成果基础上,秉持“厉行节约、主题鲜明、多元融合、功能完备、规模适度、管理规范”创建理念,持续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让法治文化阵地真正成为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法治社会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