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 邝静云 周亚莉
从珠江流域的“河湖清四乱”到东江湖畔的“护渔雷霆行动”,从尾矿库综合治理到农药废弃物回收体系建设,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见证着检察监督与生态治理的同频共振。近年来,湖南郴州检察机关聚焦非法采砂、尾矿污染、农业面源污染、非法捕捞等突出问题,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跨部门协作等创新举措,打出生态环境保护“组合拳”,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为守护湘南生态屏障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郴州市北湖区珠江流域泗溪河存在非法采砂、非法占用河道的违法行为,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据北湖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岳春介绍,2024年初,该院在公益诉讼监督履职中发现了相关违法线索。
经查,北湖区仰天湖瑶族乡安源村村委会未经批准,擅自在泗溪河河道非法采砂用于村集体修路。此外,2家企业也未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厂棚、桥梁,侵占河道水域岸线,破坏河道生态,影响行洪安全。
因行政主管部门及属地乡政府未依法及时履职,北湖区检察院对两部门立案调查,并组织磋商会,明确职责,共同制定整改方案。2024年6月13日,检察院向行政主管部门和乡政府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对非法采砂行为依法查处。
收到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在仰天湖瑶族乡开展专项整治:责令违法主体停止采砂,拆除非法采砂设备及拦砂坝,清理疏浚河道砂石。针对占用河道问题,行政主管部门对2家企业非法占用河道行为分别处以10万元罚款,并强制拆除违建设施,恢复河道原貌。目前,包括泗溪河在内的珠江流域北湖段相关问题已整改到位。
“针对珠江流域存在的非法采砂、侵占河道等破坏水资源环境等问题,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通过磋商、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等多种形式促成行政机关联动履职,形成水环境保护合力,确保检察建议落实落地,推动区域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郴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谢莉表示。
保护绿水青山 整治尾矿库环境污染
2024年,最高检对郴州市临武县原供销公司选厂尾矿库污水渗漏污染问题挂牌督办,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三级检察院成立专案组办理。
“经初步调查,该选厂及尾矿库停产运营长达三十年,企业未对废渣采取有效污染防治措施,造成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周边环境严重污染。”临武县检察院廖小青介绍。
环保部门虽曾采取应急措施并指导启动治理项目,但未能全面履职,污染未根除,公益持续受损。
“对阻力小、易整改案,交县院办理;阻力大、整改难案,由市院办理。”郴州市检察院李林波说明分级策略。
郴州市检察院于2024年6月25日对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立案,9月5日送达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管职责,加快推动历史遗留废渣综合治理项目。
“发出建议后,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整改,”李林波说,“建成23万m³的Ⅱ类固废填埋场及渗滤液收集系统,覆土复绿……其他部门也行动。”
郴州市检察院指导临武县检察院总结办案经验,联合多部门出台《加强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推动尾矿库综合治理的协作机制》,旨在凝聚共识,解决矿山及水环境治理难题,巩固成果并推动整体提升。
郴州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邹军华表示,本案四级检察机关联动,促多行政机关协同治理,并通过建章立制提升协同效能,有效防范了尾矿库环境污染及安全问题,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利益
2024年4月,桂阳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李佩霖在下乡时发现:“绿油油的农田边农药包装遍地,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我们检察机关要依法履职,保护绿水青山。”这一现象揭示了当地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的严重问题。
桂阳县作为全国著名“烟仓”,2024年烤烟种植面积达25.01万亩。大量烟叶种植伴生的农药使用,暴露了农药废弃物回收制度缺失。“我们发现桂阳县未能建立回收体系,大量包装垃圾被随意燃烧、丢弃、填埋,”李佩霖指出,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极可能污染环境、危害健康。
针对此,桂阳县检察院于2024年5月21日对县农业主管部门立案,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履行监管职责,建立健全回收处理体系和责任机制,并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同年8月30日,该局回复称已履职并建立体系。然而,跟进调查显示,该局仅开展了宣传培训,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回收问题。因此,桂阳县检察院向集中管辖法院资兴市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该行政机关全面依法履职。
2025年3月12日,资兴市法院判决该行政机关败诉,责令其对辖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全面履行监管职责。为推动整改落实,桂阳县检察院提出在个别乡镇先行建立回收试点的设想,形成报告提交县人大,得到认同推动。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监管,直接影响到农业转型提质增效,美丽乡村样板打造,以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郴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谢莉强调,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仅体现了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能的决心,更体现了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公共利益的决心。
严惩非法捕捞链条 守护东江湖生态屏障
东江湖是湖南重要水源地,资兴市政府自2020年1月1日起对该区永久禁捕。然而,非法捕捞仍禁而不止。
“东江湖水下非法渔网影响国家级水产种质繁衍,检察机关有责任守护东江湖生态。”2025年初,资兴市检察院检察官在梳理线索时,发现袁某龙等人长期在东江湖水域资兴段大刺鳅、条纹二须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片永久禁捕区内,非法捕捞的严重问题。
经查,袁某龙自2021年下半年起,明知禁捕仍屡次使用禁用“三层刺网”(网目仅60毫米),大肆捕捞多种野生鱼类。据承办检察官介绍,其背后更形成与胡某煌、邓某凤等人的固定供销链,并勾结袁某兴等代收赃款。袁某龙非法获利超10万元。该刺网对水生生物造成毁灭性打击,严重破坏东江湖生态。
资兴市检察院双线出击:刑事检察层面,2025年4月1日袁某龙因非法捕捞水产品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追缴违法所得,没收作案工具。公益诉讼检察层面,检察院于2024年9月立案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国家级保护区是生态‘基因宝库’,非法捕捞如同‘竭泽而渔’。”资兴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胡柏安强调,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双管齐下”,正是要用法治利剑斩断生态破坏链,筑牢生态屏障,守护人民生态福祉。
编辑:张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