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王思雨
7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综治中心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综治中心同时收到了当事人送来的锦旗。这场跨越近4000公里的“调解接力”,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在这背后,是一个关于跨省协作、高效调解的动人故事。2025年4月10日,浦北县某公司员工谷某在上班期间突发疾病死亡,浦北县人社局依法认定为工伤。在浦北县综治中心的组织下,谷某的现任妻子苏某与其他直系亲属就工亡补助分配达成初步调解意向。但调查发现,谷某曾与前妻育有一女,离婚后十几年未有联系,现任妻子既不知前妻姓名,也不清楚谷某前妻女儿的具体身份信息。
“如果通过公安机关常规查询,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浦北县综治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为尽快解决问题,浦北县综治中心决定寻求跨区域协作。
凭借谷某户口本上的迁移信息,浦北县综治中心通过社会治理协作机制,直接联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向阳区综治中心。佳木斯市向阳区综治中心接到请求后,立即组织辖区派出所、社区网格员展开排查。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老邻居、调阅历史档案等方式,仅用3天便锁定谷某前妻和女儿的住址及联系方式。
在两地通力合作下,谷某前妻和女儿很快与其他亲属达成调解协议,工亡补助当天发放到位。“两地综治中心这么用心帮我们解决问题,真的特别感动。”谷某前妻感激地说。
“社会治理需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浦北县综治中心主任方洋平表示,此次高效解决纠纷,得益于各地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通过推进场所设置、部门入驻、运行机制、督办落实、信息化建设五个方面的“规范化”,实现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从广西浦北到黑龙江佳木斯,这场跨越千里的调解,不仅解决了工亡补助的分配难题,更让失散多年的亲情得以重新联结。两地综治中心以高效协作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更为跨区域社会治理提供了生动范例。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