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潘从武 通讯员 郜书冉 木合亚提·也尔波拉提
7月16日19时许,伍某等4人来到新疆托里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求助:今年5月起,4人在托里县某镇居民木某家干杂活,木某拖欠他们11万余元工钱。“我们多次催要都没拿到钱,这几天他连我们电话都不接了!”伍某说。
综治中心立即启动矛盾纠纷多元联动化解机制,联合人民调解、劳动监察、诉讼窗口组建临时调解小组。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员加沙拉提·托列吾拜联系木某了解情况。电话中木某承认欠薪事实,但不愿来综治中心解决问题。
无奈之下,加沙拉提添加木某的微信,用手机拍摄伍某等人在综治中心的情况后发给木某,并告诉他:“不管多晚都等你来。”在加沙拉提的劝说下,当日21时,木某来到综治中心。
“干活的时候,我们约定得很清楚,工钱要到秋收以后才能给。现在我把钱都投到地里了,手上没钱呀!”木某有自己的苦衷。
经过耐心询问,加沙拉提找到双方的心结:伍某等人觉得双方没有签订劳务合同,担心万一秋收后木某不认账;木某则表示等秋收后,就按照约定支付工钱。
鉴于双方都有难处,综治中心负责人向斌提出解决方案:木某先支付一部分工钱,剩余部分工钱待秋收后再支付。如果双方都同意此方案,可通过司法确认为调解协议赋予法律效力。
双方都点头同意,木某当场支付3万余元。双方还约定:10月1日前,木某支付剩余工钱。双方签订协议,并在综治中心诉讼窗口进行司法确认。
托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闫明亮说:“群众诉求无小事,综治中心始终践行‘矛盾诉求一站式受理、民生难题全链条化解’服务准则,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和全天候响应机制,及时跟踪回访,实现‘进一扇门、化百家事’!”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