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治时评
□ 林楠特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工作方案,部署在全国开展重点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工作,打击生产、销售、使用假冒伪劣重点劳动防护用品行为,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安全帽、防静电服等劳动防护用品,是生产作业中劳动者的“生命铠甲”,其质量直接关系劳动者人身安全与健康。然而现实中,假冒伪劣、知假售假等情况时有发生。此前媒体调查发现,过期近20年的安全帽被当作特价产品售卖,网络平台上安全帽合格证可随意买卖,一些取得生产许可的厂家暗中生产劣质安全帽……这些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扰乱市场秩序,更对劳动者生命健康和公共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劳动防护用品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必须安全可靠。由于其种类多、涉及面广,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从检验检测再到流通销售、企业使用,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风险点。任一环节失守,轻则导致防护用品失效,重则引发安全事故。唯有全链条发力、多维度施策,才能守牢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健康安全。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聚焦安全帽等21种重点劳动防护用品,精准覆盖生产、流通、使用、检验等领域,明确重点整治对象,包括重点产品主要集聚地生产企业,五金劳保商店、电商平台等经营场所,以及危险化学品、房屋市政工程项目施工等行业的使用单位,实现“重点产品、重点领域、重点主体”全覆盖。从整治内容看,方案紧盯各环节症结,如生产领域“产品质量不达标、未明示质量标准”问题,流通领域“销售无证假冒产品、电商平台审核管理漏洞”乱象,使用领域“采购单位知假买假、使用单位管理失职、从业人员佩戴不规范”等问题,通过“靶向治疗”式整治,有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扎牢质量安全篱笆,全面提升产品准入、生产流通、使用管理等全链条安全水平。
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安全,关乎每一位劳动者合法权益,更关乎安全生产大局。期待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各有关方面压实主体责任,彻底清除行业乱象,织密劳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网,让“劳动安全装备”真正发挥安全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生产根基。
编辑:康婧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