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海燕
7月25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首届中国(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以‘上海法院国际商事一站式解纷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涉外商事一站式解纷机制探索”名列其中。
记者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获悉,截至目前,已有27家解纷机构和服务机构入驻“上海法院国际商事一站式解纷平台”(以下简称“一站式解纷平台”),平台访问量累计已近10万次,办理业务400余次,受到中外当事人的广泛欢迎。
据了解,在上海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量涉外商事纠纷随之产生,然而并非所有进入法院的纠纷都适合诉讼,探索建立调解、仲裁、诉讼相衔接的涉外商事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成为必然趋势。同时,纠纷解决后在域外如何执行,如何快速、高效地找到专业司法辅助服务,对当事人来说是一种现实烦恼。
为破解这些难题,上海高院于2023年12月27日正式上线“一站式解纷平台”。原先,全市各法院分别与不同解纷机构、辅助机构建立协作关系,现只要进入平台的机构,各院均可直接进行委托和衔接。线上平台集合了所有可以用于涉外商事纠纷解决的解纷渠道和服务资源,直观展示供当事人自由选择,同时这些内容“能见即能办”,让当事人能线上操作完成的一律线上操作,能够一次解决的尽量一次解决。
进入平台主页,其创新的“3+3+1”功能板块颇具特色:诉讼、仲裁、调解三大解纷途径实现线上分流,翻译、公证、域外法查明三大辅助服务一键直达,配套的法规案例库提供精准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一站式解纷平台”打通了法院和仲裁、调解、法律服务机构之间的信息数据壁垒,及时推送案件信息,便于各种解纷渠道的高效衔接,形成“能调则调、适仲则仲、当诉则诉”的闭环体系。当把进入法院的部分纠纷,转化为更适合的仲裁案件时,如原仲裁条款有争议的案件、被执行财产主要在境外的案件等,可以提高这些纠纷最终在域外执行的可能性。
目前,“一站式解纷平台”手机版和网站监督平台已经推出,各法院积极运用平台开展一站式解纷工作。如,徐汇区人民法院通过平台办理160余件仲裁保全案件,极大提高了仲裁保全效率;闵行区人民法院通过平台为上海仲裁委员会签发调查令,高效完成申请审核、令状签发及线上送达全流程,破解商事仲裁“取证难”痛点。
同时,全市法院围绕“一站式解纷平台”建设和运用,开展了各具特点的涉外商事纠纷多元解决探索实践。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出台《浦东新区健全涉外商事争议多元解决机制若干规定》,青浦区人民法院为进博会提供“嵌入式”驻馆诉讼服务;闵行区人民法院设立虹桥商事法庭,与上海仲裁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合力推进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
编辑: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