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诚实而不幸”者在这都有机会修复信用

2025-07-26 06:42:2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饶晓丹

为“诚实而不幸”的企业量身定制“输氧”帮扶方案,为“诚实而不幸”的个人按下人生“重启键”……

近年来,浙江省金华市两级法院坚持依法强制执行与善意文明执行“两手抓、两手硬”,持续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和修复机制建设,先后出台《关于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细则(试行)》《司法信用修复合作备忘录》等文件,让信用修复切实成为维护市场公平的“调节器”“润滑剂”。

精准帮扶困难企业

针对经营困难但具备发展前景、愿意诚信履约的“诚实而不幸”企业,2023年初,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发改、税务、经信等部门建立执行“输氧玻璃罩”机制,多部门协同甄别后量身定制“输氧”帮扶方案。

在精准帮扶的同时,对超300家企业建立法院、政府、当事人、第三方机构等多元主体协同监管模式,创新债权人听证与双重表决机制,以信用修复之“举”换取企业发展之“进”、债权人权益之“得”,推动案件处理从“双输”走向“多赢”。

作为永康市铜加工行业龙头的某集团,因担保负债陷入困境后,在“输氧玻璃罩”机制下仅7个月脱困,为“五金之都”永康产业链稳定注入“强心剂”。

永康市人民法院联合政府部门启动府院联审,核查确认该集团以担保债务为主、无恶意逃废债且履行意愿强,企业同步出具信用承诺书并获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依法为3名企业负责人修复信用,助力企业恢复市场交易资格。

同时,运用活封活扣、债权收购等“输氧”措施,为该集团保留核心产能,在“玻璃罩”下监管履行,促使企业清偿债务7000余万元,确保债权人胜诉权益及时有效兑现。这场“司法拯救”不仅高效化解执行案件29件、盘活98亩工业用地,更让158名职工端稳饭碗。

部门联动协作破局

信用修复是系统工程,光靠单一部门、单独措施难以奏效。面对数据共享壁垒、修复标准差异等堵点,金华法院以跨部门联动、跨地域协作破局。今年4月召开的金华府院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涉企信用修复问题,多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企发展十条举措》,提出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正负面清单”,明确修复情形和申请权。

在浙江某厨具公司的“重生突围”中,跨部门信用修复成为关键。这家拥有16万平方米厂房、100余项专利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因上市决策失误背负5.4亿元债务,信用评级骤降,生产经营停滞。2024年初,金华中院依托企业重组法治服务“一件事”改革,创新“自行重组先行—预重整衔接—司法重整支撑”全链条模式,仅用81天便完成重整计划。

面对破产污名化可能加剧的信用损耗,该公司在法院指导下先行庭外重组,通过资产尽调、投资人对接等前置措施,展现其专利技术、市场渠道等核心价值,促成各方就债务化解达成初步共识。

2023年底,金华中院联合资规、商务等部门,厘清土地规划、明确产业政策、核定税收优惠,为企业信用重建扫除障碍。某厨具公司通过“不贴破产标签、不减信用分值、不降市场预期”的重生路径,如今月均贸易额达4500万元。

跨地域信用修复因修复标准互认难题,长期存在数据同步“时间差”瓶颈,企业即便完成本地失信行为纠正,仍可能因异地执行信息更新滞后陷入“信用孤岛”。

磐安某建筑公司的遭遇是这一困境的缩影——企业账户依法解冻后,因信息更新不同步,300万元贷款审批受阻,险些错失重大订单。按常规企业需往返广东管辖法院办理证明材料,不仅面临奔波之苦,更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

关键时刻,磐安县人民法院接到企业求助后,主动对接广东法院说明情况,最终通过委托出具《账户解除冻结证明》,让贷款审批当日通关,及时化解企业融资危机。  

推进个人信用修复

徐某其因替朋友担保及借款背负超百万元债务,虽两年内偿还21.96万元并全程配合执行,但仍因债务利息“滚雪球”陷入困境。

2022年底,徐某申请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武义县人民法院指导管理人开展“画像式”诚信调查,核查资金流水,走访单位社区,债权人认可其诚信表现,4家金融机构主动豁免部分利息债权。2023年6月,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5年分期清偿87万余元的重整计划,为其卸下债务枷锁。

但次年不幸再次发生。徐某确诊恶性淋巴瘤,高额治疗费用令重整计划执行受阻,法院引入“后陈式”监督机制,调整计划将还款期限延长2年,治疗费用纳入豁免范围,以工资代管、费用公示的“清单式”透明监管保障债权人权益。

2024年初,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全票通过调整计划,允许其在治疗期间暂缓部分清偿义务。截至目前,徐某已完成6次治疗,同时清偿债务20.1万元,实现“治病还债两不误”。

无独有偶,在读博期间创业失败的李某因企业债务与个人债务混同陷入危机。兰溪市人民法院研判认为,李某主动配合调查、如实申报名下财产,无恶意逃废债行为。

法院创新采用“企业债务与个人债务合并清理”模式,在依法拍卖李某名下财产偿还债务的同时,经债权人同意为其设置5年考察期,将剩余债务免除与考察期内诚信履约挂钩。这一柔性处理既保障了债权人权益,更让具备高新技术背景的李某得以轻装上阵,受聘于科技企业,重获创新活力与偿债能力。

依托《浙江法院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指引(试行)》,金华多地法院逐步构建起“精准识别、分类处置、区域协同”的工作规范体系,着力破解个债清理难点,努力实现“挽救一个人才、激活一份产能、贡献一域经济”的良性循环。

金华中院院长叶向阳说:“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面对当前市场主体对信用修复提出的新需求,我们平衡好强制与善意、惩治与激励等关系,在精准甄别失信与失能的基础上,依法依规做好信用修复,让‘信’成为市场经济最坚实的基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诚信动能。”

编辑: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