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广东推进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建设成效显著

裁决书与仲裁规则获境外广泛认可

2025-07-26 06:12:5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本报记者 章宁旦

仲裁文书获美国、新加坡等境外法院承认与执行;仲裁规则被越来越多境外机构适用;多个智能化平台建设领先全球……近年来,广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和省司法厅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工作部署,落实省委“1310”(锚定一个目标,激活三大动力,奋力实现十大新突破)具体部署,指导广州、深圳统筹谋划两个国际商事仲裁中心错位发展,加快推进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涉外案件质量数量双跃升

“没想到交易地点在国外,仲裁委也能完成取证,并高效化解这起纠纷。”国内某企业负责人对广州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广仲)仲裁员感激道。

原来,这名当事人产品出口到外国后与该国企业产生纠纷。因当事人取证困难,广仲便通过该国的协作仲裁院,依法完成取证。之后广仲又应企业请求,通过线上调解系统促成双方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广东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广东省仲裁机构以高水平服务,全力助企化解跨境纠纷,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据介绍,广仲、深圳国际仲裁院(以下简称深国仲)锚定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目标,推进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广仲受案争议金额824亿元排名境内机构第四,其中涉外涉港澳台案件690宗,连续多年居全国仲裁机构前列,涉案争议金额91亿元,同比增长超80%;深国仲受案争议金额1422.67亿元居全国第二,其中涉外涉港澳台案件520宗,同比增长25.6%,争议金额达510.39亿元。

去年,广仲受理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均来自境外的案件同比增长67%;深国仲受理案件中,当事人来源国家和地区达64个,累计覆盖国家和地区增至142个。

“两家仲裁机构作出的涉外仲裁裁决在美国、新加坡等世界多个法域和地区得到承认与执行。”该负责人表示,广仲、深国仲不断提高案件审理效率,从组庭到结案的天数平均少于90天,远远少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平均13.8个月)、伦敦国际仲裁中心(平均16个月)等国际一流仲裁机构的办案时长。

制度创新走在了世界前沿

前不久,大韩商事仲裁院成功审理一起采用“广州模式”的案件,涉案的中国企业法务经理张先生表示,与韩国企业发生纠纷后,以为在合同约定管辖机构的情况下需到韩国开展仲裁程序,没想到通过广仲的协助,在国内就完成了立案材料交接等程序,这让他感受到广东在制度创新层面走在了世界前沿。

该案中的“广州模式”是指广仲首创的衔接域外仲裁规则的“3+N”庭审模式,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内地庭审模式、普通法系香港庭审模式、大陆法系澳门庭审模式为基础,不断加入符合其他国家地区的仲裁法及仲裁程序特点的N种庭审模式。

广仲主任王天喜介绍,广仲全面推动“3+N”模式在境外落地,新西兰、泰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及港澳地区的仲裁机构已适用。广仲牵头搭建大湾区仲裁联盟,秘书处设在南沙国际仲裁中心,首倡的《仲裁合作南沙共识》已有71家境内外机构签约认可。

近日,由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国际仲裁学院等联合发布的《2025年国际仲裁调查报告》显示,深国仲的仲裁规则入选全球受访者最受欢迎的十佳仲裁规则;深圳市入选亚太地区受访者最受欢迎的全球五佳仲裁地。

随着国际公信力与影响力的提升,深国仲不断推动规则理念与机构建设“走出去”。如,深国仲作为正式机构观察员参加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第二工作组(争议解决)、第四工作组(电子商务)会议;在美国洛杉矶创设北美庭审中心;参与中非联合仲裁中心建设,联合该中心成员机构发布中心章程、规则及首批仲裁员名册。

仲裁智能化水平全球领先

去年,深国仲的一份涉及跨境电子送达的涉外仲裁裁决书,被新加坡高等法院承认并执行。业界认为该案具有先例性价值,对国际仲裁的跨境电子送达产生深远影响。

“我院智慧仲裁系统实现了线上立案和答辩、送达裁决文书、对接执行仲裁裁决等全流程线上办案。”深国仲院长刘晓春表示,该院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国际仲裁”进程,2024年首创同步电子送达,覆盖案件10080宗,并智能生成中英文仲裁文书180714份。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互联网庭审的仲裁机构,广仲于2020年发布《互联网仲裁推荐标准》(广州标准),2021年上线全球首个APEC-ODR平台(亚太经合组织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平台),被亚太经合组织列为首批三大官方合作方,并成功上挂多家境内外争议解决机构的官网。“互联网+仲裁”纠纷解决模式作为唯一仲裁案例入选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

广仲还发布了“云小仲”智能机器人,上线全球首个AI仲裁秘书“仲小雯”,携手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研发L-Code仲裁全流程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斩获金奖。

人才国际化程度与日俱增

近日,广仲携手英国高校法学院,启动第二期国际仲裁高级研修班筹备工作。前不久,首期研修班在伦敦大学学院圆满结课。

王天喜介绍,广仲致力于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人才新高地。目前,该委通过“四个共享”引进外籍、港澳台仲裁员增至260人,其中,来自美国、俄罗斯、白俄罗斯、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仲裁员有125人,在册仲裁员分布地域已扩展到5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一带一路”主要共建国家和地区全覆盖。同时,与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开展涉外仲裁人才系统性联合培养。

谈及深国仲人才结构,刘晓春介绍,目前深国仲理事会15名理事有9名来自境外,覆盖8个法域;2078名仲裁员覆盖12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境外仲裁员占比35.12%。

此外,广仲、深国仲还对秘书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广仲与27家仲裁调解机构实现双边共享合作,聘用或输出秘书服务27次,其中境外机构12次。深国仲与华南(香港)国际仲裁院共同推出“双城两院双认证”仲裁庭秘书资格培训,通过培训的学员(目前有42名境外人士)可在双城两院受理或管理的案件中担任仲裁庭秘书。

广东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聚焦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仲裁引领集聚效应,助力大湾区打造国际商事仲裁高地。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