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静
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约谈三大外卖平台,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此次约谈在尊重市场竞争的前提下引导外卖行业有序发展,这是对“良性竞争有利市场有利消费”这一市场普遍认知的有力呼应。在这一背景下,审视当前行业竞争态势,更能清晰地看到良性竞争如何为市场注入活力、为消费创造价值。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垄断或过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往往会陷入“路径依赖”。头部平台掌握流量与资源话语权后,商家选择空间受限,消费者也只能被动接受标准化服务,市场创新动力逐渐弱化。而当新的竞争力量入场,多元主体基于商业模式创新展开角逐时,市场便从“存量博弈”转向“增量创造”。外卖领域的竞争正是如此。有的平台深耕本地供应链,实现30分钟送达;有的平台拓展商品品类,从生鲜日用延伸至数码家电;还有的平台通过技术优化,降低商家入驻与运营成本。这些差异化创新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通过拓展服务边界、提升服务质量,共同做大即时消费的市场蛋糕。
良性竞争的首要受益者是商家,尤其是中小商家。在垄断环境下,商家常面临高抽佣、流量费攀升、规则受制于人的困境,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难以投入资源提升产品与服务。而当平台间形成有效竞争,商家便拥有了“用脚投票”的权利。这种变化让商家从“为平台打工”转向“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有更多精力优化选品、提升售后,形成良性经营循环。
对消费者而言,良性竞争带来的是“体验升级”与“成本下降”的双重利好。一方面,平台为争夺用户,不断提升服务标准,无论是配送时效提升还是售后保障优化,消费者能切实感受到服务的变化。另一方面,竞争倒逼平台细化服务场景,如针对上班族推出“预约配送”,为宝妈提供“母婴用品专属通道”,给老年人简化操作界面等。这些举措让消费从“满足基本需求”转向“获得品质体验”,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良性竞争是激活内需的“催化剂”。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需要持续的市场活力来支撑。当平台通过竞争不断拓展服务覆盖范围,从一线城市下沉至县域市场,从核心商圈延伸至社区角落,消费市场的“毛细血管”被全面打通。原本在小县城难以买到的进口零食、小众品牌护肤品,如今通过外卖平台触手可及,县域市场消费潜力被激活;社区便利店通过接入多个平台,服务半径从500米扩展至3公里,居民消费便利性大幅提升。这种由竞争带来的市场扩张,不仅拉动了即期消费,更培育了新的消费习惯,为内需增长提供长期动能。
当前外卖领域的竞争,正在市场监管的引导下沿着良性轨道迈进。这种以创新为内核、以共赢为目标的竞争,生动印证了“良性竞争有利市场有利消费”。期待这种生态能在更多行业复制,让市场在规范中迸发活力,让消费者在竞争中收获实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消费根基。
编辑:冀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