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河南:“全龄服务”绘就乡村治理幸福图景

2025-07-24 17:04:50 来源:《河南法治报》 -标准+

清晨,河南省汝州市米庙镇石槽王村总在和谐交织的声音中苏醒:党群服务中心里护苗读书会的琅琅书声,与织梦工坊里针线穿梭的沙沙声相映成趣;袜厂生产线上银发老人熟练操作产生的声响,和村头游乐场孩子们的欢笑声撞个满怀。

这是石槽王村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全龄服务”治理模式的生动注脚。该村党支部精准对接“一老一少一青壮”需求,让少有所育、青有所为、老有所依的愿景在泥土里扎根,在时光中结果。

护苗成长:从“看着孩子”到“点亮梦想”

“留守儿童需要的不只是吃饱穿暖,更渴望有人陪着说说话、讲讲事。”石槽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曼曼的这句话,成了护苗读书会的起点。如今,该村护苗读书会已举办上百期,周六的党群服务中心里,总有党员干部和退休教师忙碌的身影。

最初,护苗读书会只是读课文,后来慢慢加了手工课、户外实践。村民王巧玲深有感触:“以前娃放学后就躲在屋里玩手机,现在回家会给爷爷奶奶讲红色故事,还说长大要当党员呢!”

此外,该村党支部还把村头闲置地改造成了游乐场,协调镇上的老师每周来上兴趣课。

巧手增收:从“守着家”到“挣着钱”

走进位于石槽王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织梦工坊,6名留守妇女正飞针走线,赶制浙江义乌的手工饰品订单。据介绍,这个项目是该村党支部跟家政公司牵线搞起来的,在“党支部对接企业+专业培训+订单生产”模式下,“入职”的中青年妇女不用出村,一天就能挣80块钱。党员干部带头组建的家政服务队更火,20多名妇女培训后持证上岗,新房保洁、企业清洁样样在行。

“工具村里给,工资当天结,还不耽误给娃做饭。”村民梁香粉一边麻利地打包饰品,一边算着账,“这月挣的钱够给娃买新衣服了。”

“我们村还联合人社部门设立了零工市场招工驿站,周边村镇的人也都来这儿找活。”采访中,张曼曼告诉记者,以前村民找活儿靠打听,现在党员干部跑企业、记需求,把岗位信息送到家门口。

“妇女们不再只是围着灶台转,而是成为能挣钱的巧匠人,成为乡村善治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张曼曼高兴地说。

银发生辉:从“闲着坐”到“忙着乐”

70岁村民王坤在袜厂流水线上手脚麻利地干活,一点儿不输年轻人。“每月能领千把块钱,比在家坐吃山空强多了!”他说。

老人们所在的“银发岗”,是该村党支部引进合作厂时专门设立的,老人能做多少算多少,时间灵活。

该村党支部列了老年关怀清单:每月有医生来义诊;农村书屋里能看报下棋;闲置校舍改的老年活动中心里,象棋赛、放电影等活动常办常新。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党员组成“银发帮扶队”上门理发、代买药品。

“以前觉得老了就没用了,现在厂里需要我,村里搞活动也喊我,这日子有奔头!”王坤的话,道出了村里老人们的心声。

从孩子的笑声到妇女的巧手,从老人的笑脸到村庄的新貌,石槽王村的故事里,党建引领就像一根红线,串起了家家户户的幸福日子。这根线,一头连着党组织的初心,一头系着老百姓的期盼,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织越密,越拉越紧。

(2025年7月24日《河南法治报》记者 荆锐 通讯员 王利芳)

编辑:吴攀